媒體報導
明報 | 初創研可降解環保塑膠 植物原料 6個月完全生物降解
塑膠污染是全球難題,近年來市面上出現不少「可生物降解」、「可光降解」等物料,作為單次用塑膠包裝的替代方案。然而,大部分產品並非大眾理解的可完全降解,甚至分解成微塑膠,並隨着食物鏈進入人體,引發疾病。環保科技初創企業ÖKOSIX以植物澱粉、纖維素及甘蔗等植物製成「生物基物料」,90天內生物降解率達90.6% ,6個月便能完全生物降解,為建築、醫療等領域提供更環保的方案。塑膠難以在自然環境下降解,傳統的做法是回收再造,賦予塑膠二次生命。現行回收流程需先經分類機分離PP (Polypropylene)、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PE(Polyethylene)等材質,然後通過螺桿機將碎片融化成顆粒,再加工成其他產品。然而,塑膠每經破碎融化,硬度都會下降。ÖKOSIX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于紹龍表示,以PE為例,硬度下降約30%,無法應對高強度場景。ÖKOSIX研發的「ECO Tech」技術,在造粒過程中添加由植物製成的PE,與回收後的石油PE混合使用,增強硬度同時提升「生物基含量」,減少污染環境。 年初至今處理10噸塑膠廢料 從該項目年初推出至今,ÖKOSIX共處理約10噸塑膠廢料。據悉,ÖKOSIX正與煤氣公司洽談利用PE煤氣喉管的邊角餘料,製作卡板,目前正準備相關物料測試。煤氣公司表示,煤氣公司支持本地環保、氣候科技初創公司,期望有關技術落地,共同踐行減廢減碳。醫療領域難以避免使用「單次用」塑膠產品,而環保塑膠可減低「單次用」塑膠產品造成的污染問題。于紹龍解釋,環保塑膠與傳統塑膠生產流程相似,但其原料來自植物,植物生長過程中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它們的生產有助於抵消一部分二氧化碳排放,從而實現「減碳」。疫情期間,ÖKOSIX以植物澱粉、纖維素及甘蔗等天然材料研發可降解口罩物料,研發出全港首款獲ASTM D6400含氧降解測試認證的醫療級口罩。 技術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 于紹龍坦言,可降解原料成本為傳統塑膠2至3倍,並面臨性能不足,例如硬度、耐溫性差的問題。ÖKOSIX透過物料替代與生產優化,並使用靜電紡絲機生產創新的可降解納米過濾物料(NADEX),令大量生產物料的過程更簡易及更低成本。目前此材料適用於製造各種即棄產品,例如空氣過濾網、手術袍、美容面膜、膠袋、尿片等產品,此項技術更獲2022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 提升公眾環保教育 有助塑膠回收 除了耐用塑膠和可降解環保塑膠,于紹龍還向記者展示「生物基物料」的多種可能性。ÖKOSIX混合一半泥土和一半「生物基物料」降解後剩餘的有機物質,用以種植植物。經過對比試驗發現,加入一半「有機物質」的植物,生長速度與健康程度,與全用泥土種植的植物基本上一致。于紹龍表示,未來將繼續探索其他可能性,推動可持續產品的發展。于紹龍亦提到推動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他以回收塑膠為例,塑膠原料來源和乾淨程度是最關鍵的問題。他表示,當膠面上黏有沙石、水泥,或者貼紙等雜質時,機器便難以分辨處理。于紹龍呼籲提升公眾環保教育,培養市民垃圾分類和清洗的習慣。不過隨着各國政府大力推行環保政策,ÖKOSIX有信心未來業務發展會持續上升,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記者:黃汶汶來源網址 : 明報
明報 | 初創研可降解環保塑膠 植物原料 6個月完全生物降解
塑膠污染是全球難題,近年來市面上出現不少「可生物降解」、「可光降解」等物料,作為單次用塑膠包裝的替代方案。然而,大部分產品並非大眾理解的可完全降解,甚至分解成微塑膠,並隨着食物鏈進入人體,引發疾病。環保科技初創企業ÖKOSIX以植物澱粉、纖維素及甘蔗等植物製成「生物基物料」,90天內生物降解率達90.6% ,6個月便能完全生物降解,為建築、醫療等領域提供更環保的方案。塑膠難以在自然環境下降解,傳統的做法是回收再造,賦予塑膠二次生命。現行回收流程需先經分類機分離PP (Polypropylene)、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PE(Polyethylene)等材質,然後通過螺桿機將碎片融化成顆粒,再加工成其他產品。然而,塑膠每經破碎融化,硬度都會下降。ÖKOSIX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于紹龍表示,以PE為例,硬度下降約30%,無法應對高強度場景。ÖKOSIX研發的「ECO Tech」技術,在造粒過程中添加由植物製成的PE,與回收後的石油PE混合使用,增強硬度同時提升「生物基含量」,減少污染環境。 年初至今處理10噸塑膠廢料 從該項目年初推出至今,ÖKOSIX共處理約10噸塑膠廢料。據悉,ÖKOSIX正與煤氣公司洽談利用PE煤氣喉管的邊角餘料,製作卡板,目前正準備相關物料測試。煤氣公司表示,煤氣公司支持本地環保、氣候科技初創公司,期望有關技術落地,共同踐行減廢減碳。醫療領域難以避免使用「單次用」塑膠產品,而環保塑膠可減低「單次用」塑膠產品造成的污染問題。于紹龍解釋,環保塑膠與傳統塑膠生產流程相似,但其原料來自植物,植物生長過程中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它們的生產有助於抵消一部分二氧化碳排放,從而實現「減碳」。疫情期間,ÖKOSIX以植物澱粉、纖維素及甘蔗等天然材料研發可降解口罩物料,研發出全港首款獲ASTM D6400含氧降解測試認證的醫療級口罩。 技術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 于紹龍坦言,可降解原料成本為傳統塑膠2至3倍,並面臨性能不足,例如硬度、耐溫性差的問題。ÖKOSIX透過物料替代與生產優化,並使用靜電紡絲機生產創新的可降解納米過濾物料(NADEX),令大量生產物料的過程更簡易及更低成本。目前此材料適用於製造各種即棄產品,例如空氣過濾網、手術袍、美容面膜、膠袋、尿片等產品,此項技術更獲2022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 提升公眾環保教育 有助塑膠回收 除了耐用塑膠和可降解環保塑膠,于紹龍還向記者展示「生物基物料」的多種可能性。ÖKOSIX混合一半泥土和一半「生物基物料」降解後剩餘的有機物質,用以種植植物。經過對比試驗發現,加入一半「有機物質」的植物,生長速度與健康程度,與全用泥土種植的植物基本上一致。于紹龍表示,未來將繼續探索其他可能性,推動可持續產品的發展。于紹龍亦提到推動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他以回收塑膠為例,塑膠原料來源和乾淨程度是最關鍵的問題。他表示,當膠面上黏有沙石、水泥,或者貼紙等雜質時,機器便難以分辨處理。于紹龍呼籲提升公眾環保教育,培養市民垃圾分類和清洗的習慣。不過隨着各國政府大力推行環保政策,ÖKOSIX有信心未來業務發展會持續上升,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記者:黃汶汶來源網址 : 明報
VivaTech 2025︱港企斬獲多項展覽殊榮 驚喜歐洲市場反應好
香港創科企業首闖巴黎「VivaTech 2025」已榮獲多個獎項及嘉許,包括以人工智能(AI)分析視頻的Ailytics Limited獲選為「EDF 初創挑戰賽」五家優勝企業之一以及 VivaTech 30 大初創殊榮;以人工智能自動化數據分析及報告的AQUMON 及Midas Analytics Limited入圍「FinTech Trail 十二強」等。多間獲獎企業負責人均表示,沒有想過歐洲反應很好,首兩天展覽已接觸不同的投資者、合作伙伴等,正積極商討合作細節,更有計劃明年在歐洲開設辦公室。隨團企業肯定旅程有成果Midas Analytics Limited是一家市場情報公司,主要幫助外國投資者在亞洲進行投資。該公司創始人兼行政總裁Michele De Filippo解釋,亞洲有很多投資機會,但海外投資者因為信息差距和語言障礙,難以接觸亞洲的市場,該公司則提供一個市場情報工作,將收集到的信息整合到平台上,然後使用AI進行翻譯和分析。Michele De Filippo認為今次展覽有效提高該公司的曝光率,令他們可接觸更多目標客戶群,包括歐洲的銀行,正商討如何將平台引進銀行內部使用。他更透露,今次參展前已和巴黎一家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將幫助他們向法國的銀行和其他投資機構分銷產品,故目標明年能在歐洲開設一家銷售和分銷辦公室。他肯定今次旅程非常有成果,幫助他們建立聯繫和找到合作夥伴。AQUMON提供類似服務,整合世界各地的投資產品信息,再經AI進行分析及撰寫報告,為理財師提供數據分析,協助客戶做好財富管理。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雷春然表示,歐洲正處於很需要技術協助的階段,他們對於AI賦能投資很感興趣,而其技術正好可以提供相對應的服務,感覺在歐洲的機會有很多。歐洲人熱衷AI分析視頻服務至於Ailytics Limited則提供方案,針對性透過人工智能分析視頻,舉例在地盤可監控有無可疑人進入,亦可監察到工人有否佩戴安全帽,更可隨客戶需求進行不同分析。該公司行政總裁陳威壯強調,他們提供的服務不需佩配高級攝影器材,方便不同客戶應用,又透露有客戶希望他們可以分析家中長者是否跌倒等,但歐洲人特別注意私隱成最大困難。他續稱,歐洲人是很喜歡這項技術,是很有潛力的市場,但歐盟對數據保護有嚴謹規定,未來需要持續去游說這樣做只是為了安全,不是為監控、評估效率等,希望今次可找到歐洲合作伙伴,一同找出突破口,令產品更好打入這個市場。另外,Imsight、Okosix及Vismed三家企業都成功晉身「Tech for Change 大獎」決賽,以表彰其致力透過公司業務為社會帶來積極影響的理念,其中Okosix Limited致力研發及生產可生物降解的原材料,用於生產用後可堆肥的即棄產品,如膠袋及外科口罩。記者:郭詠欣 法國巴黎報道來源網址 : 星島頭條
VivaTech 2025︱港企斬獲多項展覽殊榮 驚喜歐洲市場反應好
香港創科企業首闖巴黎「VivaTech 2025」已榮獲多個獎項及嘉許,包括以人工智能(AI)分析視頻的Ailytics Limited獲選為「EDF 初創挑戰賽」五家優勝企業之一以及 VivaTech 30 大初創殊榮;以人工智能自動化數據分析及報告的AQUMON 及Midas Analytics Limited入圍「FinTech Trail 十二強」等。多間獲獎企業負責人均表示,沒有想過歐洲反應很好,首兩天展覽已接觸不同的投資者、合作伙伴等,正積極商討合作細節,更有計劃明年在歐洲開設辦公室。隨團企業肯定旅程有成果Midas Analytics Limited是一家市場情報公司,主要幫助外國投資者在亞洲進行投資。該公司創始人兼行政總裁Michele De Filippo解釋,亞洲有很多投資機會,但海外投資者因為信息差距和語言障礙,難以接觸亞洲的市場,該公司則提供一個市場情報工作,將收集到的信息整合到平台上,然後使用AI進行翻譯和分析。Michele De Filippo認為今次展覽有效提高該公司的曝光率,令他們可接觸更多目標客戶群,包括歐洲的銀行,正商討如何將平台引進銀行內部使用。他更透露,今次參展前已和巴黎一家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將幫助他們向法國的銀行和其他投資機構分銷產品,故目標明年能在歐洲開設一家銷售和分銷辦公室。他肯定今次旅程非常有成果,幫助他們建立聯繫和找到合作夥伴。AQUMON提供類似服務,整合世界各地的投資產品信息,再經AI進行分析及撰寫報告,為理財師提供數據分析,協助客戶做好財富管理。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雷春然表示,歐洲正處於很需要技術協助的階段,他們對於AI賦能投資很感興趣,而其技術正好可以提供相對應的服務,感覺在歐洲的機會有很多。歐洲人熱衷AI分析視頻服務至於Ailytics Limited則提供方案,針對性透過人工智能分析視頻,舉例在地盤可監控有無可疑人進入,亦可監察到工人有否佩戴安全帽,更可隨客戶需求進行不同分析。該公司行政總裁陳威壯強調,他們提供的服務不需佩配高級攝影器材,方便不同客戶應用,又透露有客戶希望他們可以分析家中長者是否跌倒等,但歐洲人特別注意私隱成最大困難。他續稱,歐洲人是很喜歡這項技術,是很有潛力的市場,但歐盟對數據保護有嚴謹規定,未來需要持續去游說這樣做只是為了安全,不是為監控、評估效率等,希望今次可找到歐洲合作伙伴,一同找出突破口,令產品更好打入這個市場。另外,Imsight、Okosix及Vismed三家企業都成功晉身「Tech for Change 大獎」決賽,以表彰其致力透過公司業務為社會帶來積極影響的理念,其中Okosix Limited致力研發及生產可生物降解的原材料,用於生產用後可堆肥的即棄產品,如膠袋及外科口罩。記者:郭詠欣 法國巴黎報道來源網址 : 星島頭條
OKOsix研發替代物料 助地球走塑
疫情雖然過去,但因為衛生意識提高,街上仍然有不少人戴著口罩。口罩的材料是無紡布,其實亦是塑膠,無法降解,可以想像疫情三年期間,全球棄置的口罩為環境帶來重大傷害。本地初創公司OKOsix研發出替代物料,取代無紡布,可於6個月內完全降解,對業界來說,是突破性的技術發展。OKOsix去年完成香港科技園公司Global Booster Programme,在矽谷逗留半年,成功開拓人脈,清晰發展方向。 口罩以外,還有很多醫療用品,例如醫生護士穿著的防護裝備;個人護理用品,包括面膜、尿片、衛生巾等,都使用無紡布製造。製造無紡布的纖維原料,通常含有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或聚乙稀(polyethylene,PE),其實都是塑膠。 「為了防止病菌傳播,醫療垃圾主要使用焚燒的方式處理,但是會釋出有害物質;其他個人護理用品通常是堆填,因為是塑膠,所以根本無法降解,甚至會流入海洋,造成污染,全球經已出現多個垃圾島。」OKOsix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于紹龍(Eddie)說。 姨甥女一句話警醒 Eddie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其後加入外資物料公司,負責研發及銷售新物料。 後來Eddie轉換跑道,最終發覺自己的興趣始終是研究新物料。 疫情初期,香港出現口罩荒,Eddie設立生產線生產口罩,以協助解決問題。 後來,愈來愈多公司加入生產口罩,高峰期全港有超過200間廠房生產口罩,Eddie認為疫情過後需求將大幅回落,這項業務未必可以持續發展,所以將之出售。 有一次,Eddie帶五歲的姨甥女進行回收,教她將垃圾分類,她問口罩應該放哪兒,Eddie告訴他口罩無法回收,她回答說:「那麼口罩非常不環保。」「這一句話像一巴掌打過來,激發我的創業靈感,希望研發出新的物料,取代無紡布。」 Eddie在物料方面擁有豐富的知識,而且是應用科學家,他與另外一名朋友合作成立OKOsix,對方在機器、生產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兩人正好能夠互補。 「我們翻看不同的研究報告,發現不少科學家曾經嘗試進行研發,取代無紡布的物料,但是至今未有一個能夠成功商業化的案例。」 OKOsix的團隊使用天然原材料,包括植物纖維、天然防水物料,研發出OKOmer,並且經已取得專利。 這些原材料經過化學反應後,形成粒狀,經過不同的工序,就能夠製作出布狀,成為半製成品。 OKOmer可以吸水、防水,並且可以調節軟硬度,從而製作出不同的產品。 OKOmer可以調製不同的配方,現時最成熟的是無紡布,可以用於製作口罩及面膜等;另一個配方可以用來製造尿片中的過濾層,技術研發進入最後階段。 OKOmer經過測試,並取得認證,證明這種物料可以在六個月之內完全降解,只剩下水及二氧化碳等物質。 OKOsix將一半降解物質,混合另一半泥土,然後用以種植植物,並且與完全是用泥土種植的植物對比。 結果發現,加入一半降解物質的植物,生長速度與健康程度,與全用泥土種植的植物,基本上完全一致。 價格隨量產下降 由於Eddie之前營運口罩廠,所以OKOsix亦自設廠房,使用OKOmer生產口罩。「使用 OKOmer生產的口罩,功能與普通口罩一樣,甚至更佳。」 部分人若長期戴口罩,容易皮膚過敏,但是 OKOmer具有抗菌功能,有助對抗敏感。 此外,人們除下口罩、再戴上的時候,會感覺到有點異味,這是因為口水滋生細菌。 OKOmer具有抑菌作用,所以人們再次戴上口罩的時候,不會聞到異味。 口罩上方加入鐵線,方便貼合鼻子,OKOmer還可以製作出取代鐵線的物料,能夠摺疊切合鼻子的形狀。...
OKOsix研發替代物料 助地球走塑
疫情雖然過去,但因為衛生意識提高,街上仍然有不少人戴著口罩。口罩的材料是無紡布,其實亦是塑膠,無法降解,可以想像疫情三年期間,全球棄置的口罩為環境帶來重大傷害。本地初創公司OKOsix研發出替代物料,取代無紡布,可於6個月內完全降解,對業界來說,是突破性的技術發展。OKOsix去年完成香港科技園公司Global Booster Programme,在矽谷逗留半年,成功開拓人脈,清晰發展方向。 口罩以外,還有很多醫療用品,例如醫生護士穿著的防護裝備;個人護理用品,包括面膜、尿片、衛生巾等,都使用無紡布製造。製造無紡布的纖維原料,通常含有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或聚乙稀(polyethylene,PE),其實都是塑膠。 「為了防止病菌傳播,醫療垃圾主要使用焚燒的方式處理,但是會釋出有害物質;其他個人護理用品通常是堆填,因為是塑膠,所以根本無法降解,甚至會流入海洋,造成污染,全球經已出現多個垃圾島。」OKOsix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于紹龍(Eddie)說。 姨甥女一句話警醒 Eddie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其後加入外資物料公司,負責研發及銷售新物料。 後來Eddie轉換跑道,最終發覺自己的興趣始終是研究新物料。 疫情初期,香港出現口罩荒,Eddie設立生產線生產口罩,以協助解決問題。 後來,愈來愈多公司加入生產口罩,高峰期全港有超過200間廠房生產口罩,Eddie認為疫情過後需求將大幅回落,這項業務未必可以持續發展,所以將之出售。 有一次,Eddie帶五歲的姨甥女進行回收,教她將垃圾分類,她問口罩應該放哪兒,Eddie告訴他口罩無法回收,她回答說:「那麼口罩非常不環保。」「這一句話像一巴掌打過來,激發我的創業靈感,希望研發出新的物料,取代無紡布。」 Eddie在物料方面擁有豐富的知識,而且是應用科學家,他與另外一名朋友合作成立OKOsix,對方在機器、生產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兩人正好能夠互補。 「我們翻看不同的研究報告,發現不少科學家曾經嘗試進行研發,取代無紡布的物料,但是至今未有一個能夠成功商業化的案例。」 OKOsix的團隊使用天然原材料,包括植物纖維、天然防水物料,研發出OKOmer,並且經已取得專利。 這些原材料經過化學反應後,形成粒狀,經過不同的工序,就能夠製作出布狀,成為半製成品。 OKOmer可以吸水、防水,並且可以調節軟硬度,從而製作出不同的產品。 OKOmer可以調製不同的配方,現時最成熟的是無紡布,可以用於製作口罩及面膜等;另一個配方可以用來製造尿片中的過濾層,技術研發進入最後階段。 OKOmer經過測試,並取得認證,證明這種物料可以在六個月之內完全降解,只剩下水及二氧化碳等物質。 OKOsix將一半降解物質,混合另一半泥土,然後用以種植植物,並且與完全是用泥土種植的植物對比。 結果發現,加入一半降解物質的植物,生長速度與健康程度,與全用泥土種植的植物,基本上完全一致。 價格隨量產下降 由於Eddie之前營運口罩廠,所以OKOsix亦自設廠房,使用OKOmer生產口罩。「使用 OKOmer生產的口罩,功能與普通口罩一樣,甚至更佳。」 部分人若長期戴口罩,容易皮膚過敏,但是 OKOmer具有抗菌功能,有助對抗敏感。 此外,人們除下口罩、再戴上的時候,會感覺到有點異味,這是因為口水滋生細菌。 OKOmer具有抑菌作用,所以人們再次戴上口罩的時候,不會聞到異味。 口罩上方加入鐵線,方便貼合鼻子,OKOmer還可以製作出取代鐵線的物料,能夠摺疊切合鼻子的形狀。...
矽谷六個月:香港初創企業的蛻變
拆解可持續成功之路 作為首次踏足矽谷的訪客,OKOsix 創辦人 Eddie Yu 與其他創業者一同探索未知世界,住在共享居室,建立深厚友誼,並在 Global Booster 計劃的支持下,從不確定的環境中嶄露頭角,獲得新的信心。這項為期六個月的計劃由香港科學園與全球初創平台 Plug and Play 合作舉辦,旨在推動香港創科生態系統的增長,為每家初創企業提供全面的培訓與募資支援,度身設計適合其業務發展需求的策略。 Eddie 回憶道:「我們一起練習並完善簡報,直到最完美的演示效果。」這不僅讓 OKOsix 成功吸引 80 位潛在投資者,當中部分投資者甚至專程前往香港實地考察,探索 OKOsix 的可生物降解材料是否能在醫療、衛生及個人護理產品之外擁有更廣泛的應用潛力。這次被 Eddie 稱為「一生人一次」的難忘經歷,為OKOsix 帶來了寶貴的洞察,顯著改變了公司的發展軌跡,促使他調整募資策略,優先考慮不同的增長階段,並計劃擴大製造規模以適應全球需求。此外,他也對與其他四位創業者共度的時光心存感激:「他們的企業比我的成熟得多,對我來說是一種指引和啟發。」這種影響不僅限於創業者之間的交流,最終更促成了 OKOsix 聘請來自史丹福大學的化學博士擔任 Chief Innovation Officer,並邀請財務顧問提供專業建議。Eddie 笑著說:「我仍然記得當其他國家的初創企業代表得知我們的計劃時,他們既驚訝又羨慕的表情!」 即使是無形的收穫也超乎想像...
矽谷六個月:香港初創企業的蛻變
拆解可持續成功之路 作為首次踏足矽谷的訪客,OKOsix 創辦人 Eddie Yu 與其他創業者一同探索未知世界,住在共享居室,建立深厚友誼,並在 Global Booster 計劃的支持下,從不確定的環境中嶄露頭角,獲得新的信心。這項為期六個月的計劃由香港科學園與全球初創平台 Plug and Play 合作舉辦,旨在推動香港創科生態系統的增長,為每家初創企業提供全面的培訓與募資支援,度身設計適合其業務發展需求的策略。 Eddie 回憶道:「我們一起練習並完善簡報,直到最完美的演示效果。」這不僅讓 OKOsix 成功吸引 80 位潛在投資者,當中部分投資者甚至專程前往香港實地考察,探索 OKOsix 的可生物降解材料是否能在醫療、衛生及個人護理產品之外擁有更廣泛的應用潛力。這次被 Eddie 稱為「一生人一次」的難忘經歷,為OKOsix 帶來了寶貴的洞察,顯著改變了公司的發展軌跡,促使他調整募資策略,優先考慮不同的增長階段,並計劃擴大製造規模以適應全球需求。此外,他也對與其他四位創業者共度的時光心存感激:「他們的企業比我的成熟得多,對我來說是一種指引和啟發。」這種影響不僅限於創業者之間的交流,最終更促成了 OKOsix 聘請來自史丹福大學的化學博士擔任 Chief Innovation Officer,並邀請財務顧問提供專業建議。Eddie 笑著說:「我仍然記得當其他國家的初創企業代表得知我們的計劃時,他們既驚訝又羨慕的表情!」 即使是無形的收穫也超乎想像...
ViuTV | 智富通 - 創業軍師
Okosix 創辦人 Eddie 在 ViuTV 《創業軍師》節目上分享創業經驗及研發歷程。 第1部分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our video. 第2部分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our video. 第3部分 Your browser does not...
ViuTV | 智富通 - 創業軍師
Okosix 創辦人 Eddie 在 ViuTV 《創業軍師》節目上分享創業經驗及研發歷程。 第1部分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our video. 第2部分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our video. 第3部分 Your browser does not...
無線新聞 |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的挑戰
OKOsix 接到TVB記者邀請採訪,創辦人Eddie 表達對美國關稅政策變化的擔憂,我們決心尋找解決方案來應對挑戰。 2025年4月9日訪問 2025年2月6日訪問 (時事多面睇) 影片來源: 無線新聞
無線新聞 |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的挑戰
OKOsix 接到TVB記者邀請採訪,創辦人Eddie 表達對美國關稅政策變化的擔憂,我們決心尋找解決方案來應對挑戰。 2025年4月9日訪問 2025年2月6日訪問 (時事多面睇) 影片來源: 無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