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從零開始 敢於追夢 創業日網羅高科技與生活日常
切片機(microtome)是生化實驗室和醫院必備的儀器,可用於病人組織病理分析。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陳世祈和他的團隊,七年前開始研發超快振動切片機時,卻是由切豆腐開始。 「當時我們沒有牌照使用動物做實驗,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柔軟物料。於是我們去菜市場買雞肉、豬肉、豬腦和豆腐來試機,發現豆腐是最難切的東西,就開始了。」陳教授說。團隊切豆腐切了好幾個月,直到後來有水凝膠等物料可用。 專長精密工程的陳教授說,當時有不少頂尖研究團體找他,希望他研發新技術,將活體組織用於三維成像,可作全腦部和全器官作超高解像掃描,以打開病理分析的新一章。傳統切片機只能切割硬的樣本,事前需要複雜的處理,如把樣本冷凍,既耗時,也令樣本失去活性。團隊於是着手研發,發現在超高頻振動的刀片下,組織會自動硬化,令切割容易。 「一切由切豆腐開始」 七年後的今天,陳教授的團隊已成功研製組織切片系統,並成立了初創企業精準醫療,本月24日勇奪中大創業日創業大賽冠軍,及港幣五萬元奬金。 精準醫療研發的新型組織切片機 新切片機振動頻率達350Hz,比市面上的產品高三至八倍,可以將新鮮的,或經光學透明處理的組織等切割成超薄小片,除了用於三維成像,還可幫助醫生篩選藥物。將腫瘤組織切成多片,在體外培養,醫生便可在每片組織上試用不同的抗癌藥,免除病人試藥之苦。 陳教授說,現時美國已有大學使用其儀器作人腦研究。團隊也與台大醫院合作臨床試驗,為口腔癌病人作藥物篩選。技術已獲美國政府發出專利。 「下一步,我們會探索商業模式和籌募資金,將儀器的原型改進。我們會先向特選客戶製造切片機,並為實驗室提供三維成像服務和解決方案。稍後,我們希望為醫院提供藥物篩選服務。」陳教授說。 中大創業大賽八強和初賽得獎者與評審和副校長陳偉儀教授、陳德章教授(後排左十一、十二)合照(中大校友事務處圖片) 今年中大創業日展覽有六十多個校友成立的初創參與,產品和業務涵蓋的範疇包括人工智能、生物醫學科技、保健、休閒娛樂、物聯網及區塊鏈,及社創和教育。創業日由中大校友傳承基金主辦,兩天的活動還包括單對單諮詢、講座、創業團隊與投資者交流、科技產品互動展示,及創業大賽,入圍的八強輪流用八分鐘時間向評審解說項目和接受提問。 獲得亞軍的綠適有限公司,以標榜「零塑膠」的醫療級口罩獲獎。創辦人于紹龍(05聯合物理學)兩年前和合伙人創辦了本地口罩品牌「口罩.學」。後來,于深感大量使用即棄式口罩對環境的傷害,於是決定轉型,研發可完全降解的物料。 賣掉舊公司股份 重新上路 「我是一個普通的『八十後』,沒有這麼多資金做研發,唯有把自己在舊公司的股份賣掉。」于說。他形容舊公司就像自己的骨肉,但現在回想,當時作出了正確的決定。相對市面上可降解口罩只能局部分解,綠適口罩的每一部分都採用植物纖維及天然物料,六個月內可以完全降解,或用作堆肥。他們的降解技術已獲國際機構認證。 綠適有限公司總裁于紹龍 于說,在香港製造的新口罩即將開售,除成立自家品牌外,公司亦計劃向其他口罩品牌提供布料。「放眼將來,口罩只是我們路線圖的第一步,之後我們會研究將技術應用於生產空氣過濾網、尿片及女性衛生用品等。」 季軍由化學病理學系教授鄧亮生、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梁廣錫及其團隊奪得。他們的細胞圖譜有限公司,開創了新的驗血方法,準備一年內推出試劑,最快三小時和花費數百元便能夠找出病人發燒的原因,比現有方法省時和便宜。他們的技術可分辨病人是否受病毒還是病菌感染,是否患肺結核或其他疾病,讓醫生更快斷症和處方藥物。 (左起)細胞圖譜團隊盧文曦、梁廣錫教授、鄧亮生教授、黃靖涵 最受歡迎大獎由3位熱愛運動的校友包括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講師馮樹仁組成的初創 H&S Analytics奪得,超過600人網上投票支持。他們研發中的運動手帶可找出體內水份和電解質流失率和心血管的數據,避免中暑,市面上產品未能做到。 中大創業大賽八強名單 冠軍 精準醫療有限公司 亞軍 綠適有限公司 季軍 細胞圖譜有限公司 最受歡迎大獎 H&S...
從零開始 敢於追夢 創業日網羅高科技與生活日常
切片機(microtome)是生化實驗室和醫院必備的儀器,可用於病人組織病理分析。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陳世祈和他的團隊,七年前開始研發超快振動切片機時,卻是由切豆腐開始。 「當時我們沒有牌照使用動物做實驗,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柔軟物料。於是我們去菜市場買雞肉、豬肉、豬腦和豆腐來試機,發現豆腐是最難切的東西,就開始了。」陳教授說。團隊切豆腐切了好幾個月,直到後來有水凝膠等物料可用。 專長精密工程的陳教授說,當時有不少頂尖研究團體找他,希望他研發新技術,將活體組織用於三維成像,可作全腦部和全器官作超高解像掃描,以打開病理分析的新一章。傳統切片機只能切割硬的樣本,事前需要複雜的處理,如把樣本冷凍,既耗時,也令樣本失去活性。團隊於是着手研發,發現在超高頻振動的刀片下,組織會自動硬化,令切割容易。 「一切由切豆腐開始」 七年後的今天,陳教授的團隊已成功研製組織切片系統,並成立了初創企業精準醫療,本月24日勇奪中大創業日創業大賽冠軍,及港幣五萬元奬金。 精準醫療研發的新型組織切片機 新切片機振動頻率達350Hz,比市面上的產品高三至八倍,可以將新鮮的,或經光學透明處理的組織等切割成超薄小片,除了用於三維成像,還可幫助醫生篩選藥物。將腫瘤組織切成多片,在體外培養,醫生便可在每片組織上試用不同的抗癌藥,免除病人試藥之苦。 陳教授說,現時美國已有大學使用其儀器作人腦研究。團隊也與台大醫院合作臨床試驗,為口腔癌病人作藥物篩選。技術已獲美國政府發出專利。 「下一步,我們會探索商業模式和籌募資金,將儀器的原型改進。我們會先向特選客戶製造切片機,並為實驗室提供三維成像服務和解決方案。稍後,我們希望為醫院提供藥物篩選服務。」陳教授說。 中大創業大賽八強和初賽得獎者與評審和副校長陳偉儀教授、陳德章教授(後排左十一、十二)合照(中大校友事務處圖片) 今年中大創業日展覽有六十多個校友成立的初創參與,產品和業務涵蓋的範疇包括人工智能、生物醫學科技、保健、休閒娛樂、物聯網及區塊鏈,及社創和教育。創業日由中大校友傳承基金主辦,兩天的活動還包括單對單諮詢、講座、創業團隊與投資者交流、科技產品互動展示,及創業大賽,入圍的八強輪流用八分鐘時間向評審解說項目和接受提問。 獲得亞軍的綠適有限公司,以標榜「零塑膠」的醫療級口罩獲獎。創辦人于紹龍(05聯合物理學)兩年前和合伙人創辦了本地口罩品牌「口罩.學」。後來,于深感大量使用即棄式口罩對環境的傷害,於是決定轉型,研發可完全降解的物料。 賣掉舊公司股份 重新上路 「我是一個普通的『八十後』,沒有這麼多資金做研發,唯有把自己在舊公司的股份賣掉。」于說。他形容舊公司就像自己的骨肉,但現在回想,當時作出了正確的決定。相對市面上可降解口罩只能局部分解,綠適口罩的每一部分都採用植物纖維及天然物料,六個月內可以完全降解,或用作堆肥。他們的降解技術已獲國際機構認證。 綠適有限公司總裁于紹龍 于說,在香港製造的新口罩即將開售,除成立自家品牌外,公司亦計劃向其他口罩品牌提供布料。「放眼將來,口罩只是我們路線圖的第一步,之後我們會研究將技術應用於生產空氣過濾網、尿片及女性衛生用品等。」 季軍由化學病理學系教授鄧亮生、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梁廣錫及其團隊奪得。他們的細胞圖譜有限公司,開創了新的驗血方法,準備一年內推出試劑,最快三小時和花費數百元便能夠找出病人發燒的原因,比現有方法省時和便宜。他們的技術可分辨病人是否受病毒還是病菌感染,是否患肺結核或其他疾病,讓醫生更快斷症和處方藥物。 (左起)細胞圖譜團隊盧文曦、梁廣錫教授、鄧亮生教授、黃靖涵 最受歡迎大獎由3位熱愛運動的校友包括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講師馮樹仁組成的初創 H&S Analytics奪得,超過600人網上投票支持。他們研發中的運動手帶可找出體內水份和電解質流失率和心血管的數據,避免中暑,市面上產品未能做到。 中大創業大賽八強名單 冠軍 精準醫療有限公司 亞軍 綠適有限公司 季軍 細胞圖譜有限公司 最受歡迎大獎 H&S...
初創研科技解疫情痛點 推全球首款全走塑口罩
New materials developed by a Hong Kong start-up could solve the problem of used face coverings clogging up the city’s landfills.
初創研科技解疫情痛點 推全球首款全走塑口罩
New materials developed by a Hong Kong start-up could solve the problem of used face coverings clogging up the city’s landfills.
【環保走塑】ÖKOSIX 全球首創可完全降解外科口罩物料 6個月內快速降解 定價大眾化 不做微...
據政府環境局估算,自疫情開始,全港每日棄置約400萬至600萬個即棄外科口罩,被棄置後要數百至一千年才可完全降解,嚴重超出環境負荷,而且每一個外科口罩更會釋出88萬至117萬粒微塑膠,危害海洋生態及人體健康。為此,本港環保科技初創企業ÖKOSIX 綠適有限公司便推出全球首款可完全降解外科口罩,其創辦人于紹龍表示︰「微塑膠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禍害不容忽視,惟大量使用含塑料的抗疫用品所帶來的影響,相關研究很有限,消費者需要更多的資訊和產品選擇。」「漂綠」現象盛行 現時市面上的環保口罩選擇日益增多,當中不少標榜以「可生物降解」、「可光降解」等物料製造。然而,大部分產品並非如大眾理解般可完全降解,分解過程中更會釋出微塑膠污染食物鏈及引起更多其他問題。 ▲ 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強博士、香港電子科技商會主席蔡劍誠先生及常務副主席羅瑞真博士、ÖKOSIX創辦人于紹龍先生、香港中文大學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處彭奕彰博士、納米及材料研發院 (NAMI) 劉若天博士、SGS譚力圖先生、綠惜地球劉祉鋒先生、香港木庫黃卓健先生及香港蒸餾所區頌斌先生在「向塑膠疫情說不——綠色抗疫」研討會上探討國際可持續發展大趨勢,為遏止疫情期間日益嚴峻的塑膠污染出一分力。 ÖKOSIX日前舉辦及香港電子科技商會協辦「向塑膠疫情說不——綠色抗疫」可持續發展研討會,與各專業界別人士共同商討環保抗疫對策,希望透過可快速完全降解外科口罩,改善塑膠污染問題。香港通用檢測認證有限公司(SGS)的譚力圖先生在研討會上指出,市場上存在「漂綠」現象,如一些公司在推廣其產品時標榜「可生物降解」、「可光降解」、「可堆肥」等特點時並沒有提供一些實則的理據,令消費者對其宣稱混淆。譚先生建議,大眾在選購環保口罩時可留意產品是否已獲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的ASTM D6400 / 歐盟的EN 13432等認證,當中可堆肥產品標準要求比可生物降解標準更多參數需要考慮及更具參考性,消費者可多認識相關認證標準,避免購買到沒有實則證明而訛稱環保的產品。 ▲ 包裝盒使用由FSC認証的環保紙製造,推動永續森林保育,並採用環保大豆油墨印刷。FSC紙盒無塑膠塗層,採用自扣式設計,儘量避免使用膠貼、顏料及漂白劑。 突破性技術 成功研發無塑醫療級口罩物料以往技術所限,不織布即棄口罩或可重用口罩濾芯都只能採用塑料製造。ÖKOSIX團隊與香港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合作研發,利用「靜電紡絲」及優化纖維的突破性技術,研發出以植物纖維和天然物料製造而成的 NADEX™ 納米過濾層和 Okomers™布料,並製成由香港製造的自家品牌「ÖKOSIX 綠適口罩」,成為全球首獲認證證實可於6個月內完全降解、可堆肥的無塑醫療級口罩物料。ÖKOSIX 正在為其獨有技術申請專利,而該技術更於 2022 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金獎。有別於市面上普遍採用石油副產品或塑膠製造的口罩,「ÖKOSIX 綠適口罩」整個產品(包括口罩本體 、鼻樑條及耳繩)以可降解的植物纖維及天然物料製成,口罩物料已通過在國際間最嚴謹的含氧降解及可堆肥物料認證ASTM D6400 / EN 13432測試,即可在6個月內降解成二氧化碳、水及其他無害生物質。ÖKOSIX口罩物料於模擬垃圾密集的堆填區的無氧降解測試(ASTM D5511)中,在90日內分解了90.6%。 ▲ ÖKOSIX 綠適口罩發售初期以白色為主,于紹龍表示將利用環保染料生產更多色款,預計在數月內推出市面,亦歡迎各政府部門及公司合作,印製專屬可快速完全降解外科口罩,共同推動環保。 「ÖKOSIX 綠適口罩」在守護環境同時,亦致力保護大眾健康,其口罩物料符合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ASTM...
【環保走塑】ÖKOSIX 全球首創可完全降解外科口罩物料 6個月內快速降解 定價大眾化 不做微...
據政府環境局估算,自疫情開始,全港每日棄置約400萬至600萬個即棄外科口罩,被棄置後要數百至一千年才可完全降解,嚴重超出環境負荷,而且每一個外科口罩更會釋出88萬至117萬粒微塑膠,危害海洋生態及人體健康。為此,本港環保科技初創企業ÖKOSIX 綠適有限公司便推出全球首款可完全降解外科口罩,其創辦人于紹龍表示︰「微塑膠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禍害不容忽視,惟大量使用含塑料的抗疫用品所帶來的影響,相關研究很有限,消費者需要更多的資訊和產品選擇。」「漂綠」現象盛行 現時市面上的環保口罩選擇日益增多,當中不少標榜以「可生物降解」、「可光降解」等物料製造。然而,大部分產品並非如大眾理解般可完全降解,分解過程中更會釋出微塑膠污染食物鏈及引起更多其他問題。 ▲ 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強博士、香港電子科技商會主席蔡劍誠先生及常務副主席羅瑞真博士、ÖKOSIX創辦人于紹龍先生、香港中文大學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處彭奕彰博士、納米及材料研發院 (NAMI) 劉若天博士、SGS譚力圖先生、綠惜地球劉祉鋒先生、香港木庫黃卓健先生及香港蒸餾所區頌斌先生在「向塑膠疫情說不——綠色抗疫」研討會上探討國際可持續發展大趨勢,為遏止疫情期間日益嚴峻的塑膠污染出一分力。 ÖKOSIX日前舉辦及香港電子科技商會協辦「向塑膠疫情說不——綠色抗疫」可持續發展研討會,與各專業界別人士共同商討環保抗疫對策,希望透過可快速完全降解外科口罩,改善塑膠污染問題。香港通用檢測認證有限公司(SGS)的譚力圖先生在研討會上指出,市場上存在「漂綠」現象,如一些公司在推廣其產品時標榜「可生物降解」、「可光降解」、「可堆肥」等特點時並沒有提供一些實則的理據,令消費者對其宣稱混淆。譚先生建議,大眾在選購環保口罩時可留意產品是否已獲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的ASTM D6400 / 歐盟的EN 13432等認證,當中可堆肥產品標準要求比可生物降解標準更多參數需要考慮及更具參考性,消費者可多認識相關認證標準,避免購買到沒有實則證明而訛稱環保的產品。 ▲ 包裝盒使用由FSC認証的環保紙製造,推動永續森林保育,並採用環保大豆油墨印刷。FSC紙盒無塑膠塗層,採用自扣式設計,儘量避免使用膠貼、顏料及漂白劑。 突破性技術 成功研發無塑醫療級口罩物料以往技術所限,不織布即棄口罩或可重用口罩濾芯都只能採用塑料製造。ÖKOSIX團隊與香港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合作研發,利用「靜電紡絲」及優化纖維的突破性技術,研發出以植物纖維和天然物料製造而成的 NADEX™ 納米過濾層和 Okomers™布料,並製成由香港製造的自家品牌「ÖKOSIX 綠適口罩」,成為全球首獲認證證實可於6個月內完全降解、可堆肥的無塑醫療級口罩物料。ÖKOSIX 正在為其獨有技術申請專利,而該技術更於 2022 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金獎。有別於市面上普遍採用石油副產品或塑膠製造的口罩,「ÖKOSIX 綠適口罩」整個產品(包括口罩本體 、鼻樑條及耳繩)以可降解的植物纖維及天然物料製成,口罩物料已通過在國際間最嚴謹的含氧降解及可堆肥物料認證ASTM D6400 / EN 13432測試,即可在6個月內降解成二氧化碳、水及其他無害生物質。ÖKOSIX口罩物料於模擬垃圾密集的堆填區的無氧降解測試(ASTM D5511)中,在90日內分解了90.6%。 ▲ ÖKOSIX 綠適口罩發售初期以白色為主,于紹龍表示將利用環保染料生產更多色款,預計在數月內推出市面,亦歡迎各政府部門及公司合作,印製專屬可快速完全降解外科口罩,共同推動環保。 「ÖKOSIX 綠適口罩」在守護環境同時,亦致力保護大眾健康,其口罩物料符合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ASTM...
【支持環保】港初創企業研發出可6個月降解口罩 惟暫未獲得港府牽頭推廣 -RFA
全球新冠疫情持續兩年多,口罩成為生活必需品,惟廢棄口罩衍生的環境問題令人關注。香港有初創企業與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合作,研發出全球首個可於6個月內完全降解的口罩,惟暫未獲得港府牽頭推廣。
【支持環保】港初創企業研發出可6個月降解口罩 惟暫未獲得港府牽頭推廣 -RFA
全球新冠疫情持續兩年多,口罩成為生活必需品,惟廢棄口罩衍生的環境問題令人關注。香港有初創企業與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合作,研發出全球首個可於6個月內完全降解的口罩,惟暫未獲得港府牽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