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揭示 : 港人選購口罩鮮考慮環保和健康因素

綠色初創企業ÖKOSIX  首創可快速完全降解外科口罩

致力取締不織布   對「塑膠疫情」說不

(香港 – 2022年6月14日)一項調查顯示,市民對即棄口罩釋出微塑膠而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的風險,認知度低,在選購口罩時亦絕少考慮環保因素和親膚程度。來自科技界、環保組織、認證機構及綠色企業的代表今在「向塑膠疫情說不---綠色抗疫」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上探討國際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塑膠污染問題及數據、本地創科如何運用創新科技實現香港再工業化,研發更多綠色和無損人體健康的抗疫用品,為遏止疫情期間日益嚴峻的「塑膠疫情」出一分力。


本港環保科技初創企業ÖKOSIX 綠適有限公司(下稱ÖKOSIX)在會上分享研發成果---以植物纖維及天然物料製造全球第一個可於六個月內完全降解、可堆肥的無塑醫療級口罩物料。這項突破技術將改寫「單次即棄用品」的定義,ÖKOSIX除了出品口罩外,並以現有技術為基礎,拓展至可降解冷氣隔塵網、尿片、衛生巾等產品,銳意於以數個月完全生物降解的物料取締由石油提煉的塑膠不織布,大幅減低產品碳足跡,為消費者提供「走塑」選擇。

   

知而不行   知道塑膠污染問題  但極少考慮口罩的環保因素

香港的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大家在抗疫之餘也製造了巨量的塑膠廢物,包括每日有四百萬至六百萬個不能降解的塑膠口罩被棄置。為探討市民對傳統口罩於健康和環境影響的認知,ÖKOSIX 於今年5月進行一項網上問卷調查,訪問了262人對戴口罩的環保和健康影響的關注。


ÖKOSIX創辦人于紹龍今天在研討會上公佈調查結果,八成半受訪者以即棄外科口罩為首選,僅6%人使用可重用口罩。73% 受訪者平均每天棄置多於一個口罩。佩戴可重用口罩的人當中,半數人不知道濾芯其實是由塑膠製造,即不知道其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在選購口罩方面,價錢、阻隔 / 保護功能和透氣度是受訪者選購口罩時首要考慮 ;  極少人考慮口罩的環保因素和親膚程度。


近六成人表示因佩戴口罩而感到焗熱不適,逾三成人因戴口罩而出現粉刺/暗瘡等皮膚問題,另有三成人表示因戴口罩而出現呼吸困難。四成多人不知道噴酒精在口罩上會加速釋出纖維,有損人體健康。大部分人知道即棄口罩會造成塑膠污染問題 ; 但八成人將塑膠聚丙烯高達一千年的分解時間低估為一百年。受訪者亦表示如果價錢與一般外科口罩相若,樂意購買用植物纖維及天然物料製造及可完全降解的口罩。


現時一般外科口罩是塑膠製造,被棄置後要幾百至一千年才可完全降解。某些塑料是可光降解的,陽光的紫外線輻射會導致塑料顆粒變脆,分解成更小的碎片,即微塑膠。香港城市大學研究發現,一個不當棄置的口罩流入海洋後可釋出88萬至117萬粒微塑膠,海洋浮游生物攝入微塑膠後,繁殖能力會下降22%,足以影響海洋生態。


減少對環境和人的負擔 :   物料不單要「可生物降解」 還要「可堆肥」 

「微塑膠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禍害不容忽視,惟大量使用含塑料的抗疫用品所帶來的影響,相關研究相當有限,消費者需要更多的資訊和產品選擇。」于紹龍指出「向塑膠疫情說不---綠色抗疫」研討會,旨在提高公眾對塑膠污染問題的關注,以及與科技和製造業同業探討「走塑」的綠色抗疫策略。


市面上的綠色產品選擇日益增多,也有不少產品聲稱以「可生物降解」物料製造。多位講者指單是「可生物降解」物料並不等於妥善解決塑膠污染的方案。


香港通用檢測認證有限公司(SGS)的譚力圖在研討會上闡明「可降解」和「可堆肥」概念,以及與可降解口罩相關的各項國際檢驗的標準。他謂市面上越來越多環保產品標榜「可生物降解」、「可光降解」、「可堆肥」等特點,令人混淆,他建議消費者認識及參考美國測試及物料協會的ASTM D6400 / EN 13432認證標準,有關認識包含分解測試、崩解測試、有毒物質測試及生態毒性測試四關, 比「厭氧環境降解測試」(ASTM D5511)標準更嚴謹及更具參考性。譚力圖又指市場上存在嚴重的「漂綠」現象,一些公司和產品作出虛假的「環保」聲稱,以圖魚目混珠。國際認證系統ISO14021就環保標籤及宣稱有關「生物可降解」及「可堆肥」物料的陳述有基本指引,不論是自我聲稱環保或引用環保指引都須符合一定要求。


ÖKOSIX 首創納米過濾層    醫療級過濾效率  

于紹龍分享了ÖKOSIX研發綠色走塑抗疫口罩的經驗。他有見在疫情期間大家佩戴口罩而令塑膠廢料激增,市場上雖然有多種可生物降解物料,但礙於技術所限,未能製成口罩的過濾及防水層,于紹龍遂與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 (NAMI) 合作研發解決方案,以植物纖維和天然物料造出全球第一個可在六個月內完全降解兼可堆肥(ASTM D5511 及ASTM D6400認證標準),又符合國際醫療口罩標準 (ASTM F2100 Level 3)的走塑布料。物料分解後會變成二氧化碳、水及無害生物質,亦不會釋出微塑膠、重金屬或有害物質。該技術為醫療口罩物料重新定義 – 保護大家同時保護環境,ÖKOSIX 正在為其獨有技術申請專利。而該技術更於 2022 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金獎


傳統口罩的過濾層是利用熔噴技術把塑料加熱熔解,然後高速噴出幼絲,形成「熔噴布」。由於一般生物可降解材料的流動性能較低,在拉絲過程中不穩定和易受破壞,難以做成熔噴布。NAMI技術項目主管劉若天博士指出,其研究團隊利用「靜電紡絲」及優化纖維的突破技術,與ÖKOSIX共同研發出符合醫療級口罩過濾效率和透氣度要求的納米纖維過濾層。該技術將可生物降解材料完全溶解在可紡溶劑中,使液滴帶有靜電,並利用高電壓的排斥力噴射出細長纖維,製成無塑不織布。 


ÖKOSIX口罩物料於模擬垃圾密集的堆填區的無氧降解測試(ASTM D5511)中,在90日內分解了90.6%。在更高規格的可堆肥及含氧降解測試(ASTM D6400)中,迄今已通過崩解測試、有毒物質測試及可堆肥含氧降解測試,在120日降解超過90% (認證標準要求物料在有氧及其他特定條件下,於180日內降解90%,釋出水、二氧化碳,而且殘留堆肥對生物無害)。


于紹龍表示, 歡迎企業與ÖKOSIX合作推行社會責任方案; 而ÖKOSIX亦需要社會效益投資者支持以助其擴充生產規模。「ÖKOSIX綠適口罩」預計於7月完成認證測試後發售,有興趣的人士可追蹤ÖKOSIX 專頁,接收最新產品及環保資訊。


善用創新科技 為綠色抗疫出力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鍾偉強博士為嘉賓講者之一,他在致辭時表示科技界在香港的疫情期間有相當貢獻,ÖKOSIX與納米及材料研發院(NAMI) 應用綠色科技研發環保口罩,在抗疫的同時為環保出一分力,正是很好的例子說明創新科技應用可以令大家生活更美好,因此創新科技署十分支持該項技術研發。創新科技署在過去一年投放三千七百萬元支持納米科技研究,向環保產業撥款達七千七百萬元。鍾博士謂期望社會各界善用科研成果,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令由創新科技驅動和回應社會需要的香港製造』」產業再起飛。」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處彭奕彰博士表示,科學家已明言未來數年是全球控制溫室效應的關鍵時刻,政府、民間和商界都需要落實大幅減少碳排放以達致聯合國及香港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推動減用塑膠製品以及用可重用或可降解產品代替,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方案之一。協辦活動的香港電子科技商會常務副主席羅瑞真博士謂, ÖKOSIX將納米科技應用於消耗性產品,衝破重重技術障礙,為減少塑膠污染出一分力,值得推廣及採用。商會為會員企業提供交流和協作平台,近年亦積極支持和扶助成員應用優秀的綠色科技和物料。追求精細準確的納米技術與商品量產,是兩個極端概念。香港電子科技商會提供一個交換意念和合作的平台給會員。商會亦對綠色科技相關會員加強支持。另外羅博士提出選購環保及健康口罩的小貼士: (一)整個口罩物料都可以迅速和完全降解為佳, 包括耳帶和鼻托都可降解;(二)參考 SGS認證標準。 

以綠色概念創造抗疫產品

香港木庫創辦人黃卓健香港蒸餾所創辦人區頌斌是本港再工業化的另一個成功例子。他們在會上分享他們研發綠色抗疫產品的心得,兩人在疫情期間發現市面上很多搓手液皆混入化學香劑,逐聯手推出新品牌Port of Scents,從回收到的聖誕樹樹葉和木碎萃取出北歐氣息洋溢的精油,製成「香港製造」的天然搓手液,加入綠色抗疫產品之列。他們亦分享了升級再造的經驗和行業前景。

 

ÖKOSIX Limited 綠適有限公司是成立於2021年環保科技初創企業,使命是致力研發「取於自然,歸於自然」(From Nature to Nature)的物料取代塑膠製的產品,推動回收及形成無塑膠的循環經濟,減少對地球和人的傷害。我們與環保機構合作推動資源回收及再生,從源頭減少使用塑膠,以及實踐可持續發展生活模式,並致力加速發展以可持續物料製造產品的全球大趨勢,並教育社會各界關於「生物可降解」及「可堆肥」物料的認識及相關認證標準。

Back to blog